星明天文台

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业余天文台,在这里汇聚了众多的顶尖爱好者。我们致力于彗星,小行星,超新星,新星等各类新天体的发现。

超新星的编号规则

作者|刘少华

审核|赵经远

编辑|席大旺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壮观的景象,每一颗超新星都拥有自己的编号,超新星的编号规则的变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1885年以前,编号方法是SN(即超新星英文SuperNova的缩写)与发现年份组成,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超新星——1054年中外天文学家共同记录下的天关客星,它的编号是SN 1054。最后一颗这样编号的超新星是开普勒超新星SN 1604。这种编号规则下均为1885年前在银河系内所发现的超新星,自从望远镜发明以来至今400多年,还没有观测到银河系以内的超新星爆发。

SN 1054遗迹——蟹状星云M1(图片来源于NASA/ESA)

1885年,爱尔兰业余天文学家艾萨克·瓦德在仙女座星系M31(当时还认为M31是银河系内的星云)中发现了一颗超新星,最亮时亮度达5.8等,这是M31中至今发现的唯一一颗超新星,更是人类发现的第一颗河外超新星,由此进入了超新星编号规则的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编号规则与第一阶段类似,同样是SN和发现年份开头(前缀SN可省略),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年份后面有1到2个英文字母,每年发现的前26颗超新星按顺序依次给予大写英文字母A、B、C……Z。在这种规则下,前面所说的仙女座星系中的超新星被编号为SN 1885A。即使那一年只发现了一颗超新星,也应当在年份后加上大写字母A,如SN 1885A、SN 1907A,最后一次只有一颗超新星发现的年份是1947年(SN 1947A)。

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发现的超新星越来越多,渐渐的,26个字母也不够用了,当26个大写英文字母用完之后,便以小写字母aa、ab、ac……az、ba、bb、bc……zz按顺序给予编号。在1988年前,二个小写字母的编号规则都是备而不用,从1988年后每年都要用到二个字母了。如2015年发现的第51(即26+25)颗超新星被编号为SN 2015ay(这也是星明天文台与中国虚拟天文台合作的公众超新星搜寻项目发现的第2颗超新星)。

SN 2015ay

从2016年开始,所有的瞬变天文事件候选体均应上报至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超新星工作组所属的瞬变源命名服务网站(Transient Name Server,TNS),每个候选体在上报后都会被系统按上报顺序自动分配一个编号,编号由AT、发现年份、字母组成。其中字母表示上报顺序,与第二阶段类似,所不同的是由2位字母增加到了3位字母,当一位大写字母和两位小写字母(一共26+26X26=702个)用完后,便按上报顺序以小写英文字母aaa、aab、aac……aaz、aba、abb、abc……zzz依次给予编号。当候选体获得光谱确认为超新星后,系统便会自动将发现年份前面的AT改成SN,而年份与字母均不改变,与获得认证之前相同。之所以会增加到3位字母,是由于无论候选体是不是超新星,都会占一个编号,在这种规则下,字母所表示的并不是超新星的发现顺序,而是候选体的上报顺序。例如,在这种规则开始使用后,2016年上报的第13颗候选体为AT 2016M(小星发现的哟~),在获得光谱确认为IIb型超新星后,编号便变成了SN 2016M。

SN 2016M

综上所述,由于观测技术等的进步,超新星编号的规则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简单的列表总结如下:

有关新星和超新星的更多疑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小星会为你一一解答哦~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博“星明天文台”,和小星一起踏遍星辰,收获浪漫吧~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