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明天文台

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业余天文台,在这里汇聚了众多的顶尖爱好者。我们致力于彗星,小行星,超新星,新星等各类新天体的发现。

一路走来–宇宙观念发展史

作者:高孟嘉、赵经远

在上一期中,小星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了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然而,我们真正为此走过的路,远要多得多。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可以发现,我们的先辈们遥望天际,对地球在宇宙中的地位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想象。

 屈原天问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古人受制于自身生活范围的狭小,通过对远处山川、江海的观察,提出了盖天说,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天圆地方”的说法,地与天之间依靠四个“天柱”支撑,“女娲补天”“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两个神话正是反映了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模型。

 共工怒触不周山(图片来源于网络)

 女娲补天(图片来源于网络)

 

盖天说自殷末被提出,是我国历史最久、时期最长、影响最大的宇宙观念之一。而且,盖天说的某些观念在当时的科学条件下,已经较为先进,但它不能解释天体的运行(例如月相盈亏)。相比之下,小星接下来要说的这个模型就显得很有“仙风道骨”。

“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这便是宣夜说。之所以称之为“宣夜”,是由于古人观测天象经常到半夜不睡觉。宣夜说认为我们都身处在“气”的世界里,天是没有形质的,所有天体都在气体中漂浮运动。这一点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萌芽,其中《庄子·逍遥游》论述得比较有代表性:“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宇宙无限的猜测。

  庄子与《齐谐记》书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星觉得,虽然宣夜说认为大地漂浮在太虚上的想法有些荒谬,但是宣夜说仍具有一些前瞻性,比如提出了“宇宙无限”的观念。但是从天文观测来说,宣夜说却没有接下来要介绍的“浑天说”价值大。

浑天说在战国时代提出,后来凭借两大仪器——浑仪和浑象,迅速杀入主流学界。 

浑仪(图片来源于网络)

 

浑天说认为大地是球形,被一个球形的天穹包在里面,正如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所写“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孤居于天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转如车毂之运也,周旋无端。其形浑浑,故曰浑天”。浑天说能够大致解释天体的运行,并且在修订历法时,浑天说更是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因此,浑天说很快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宇宙观念,从汉代到明代的一千多年中,一直在我国占着统治地位。虽然如此,小星觉得浑天说仍然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把地球当成天地的中心。另外它认为地球漂浮在水面之上,那么天体随天球旋转落下之后,又是如何从水中通过呢?而且水在地面流动,不可能离开地面,浑天说认为地面的周围都是天,那让地球漂浮在上面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到这里,小星已经给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三大主流宇宙观念,有没有觉得我们的祖先很厉害呢?为我们的祖先点赞!👍为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点赞!👍


有关地球的更多疑问,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小星会为你一一解答哦~

关注公众号/新浪微博“星明天文台”,和小星一起踏遍星辰,收获浪漫吧~

发表回复